《社會研究方法評論》創刊號發刊
日期:2022-03-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王村村)3月20日,“《社會研究方法評論》創刊號發刊座談會暨首屆社會研究方法工作坊”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京舉行。
線下參會學者合影(主辦方供圖)
在《社會研究方法評論》創刊號發刊儀式上,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學院院長陳光金研究員指出,中國社會學經過四十余年的恢復重建,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一直缺少一本專門的方法類刊物對研究方法進行專門而深入的討論。《社會研究方法評論》的創刊是社會學研究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5·17”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國社會科學院關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重要舉措,希望《社會研究方法評論》能夠在全國同行的支持下,逐步辦成一本對中國社會科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刊物。
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學院院長陳光金研究員致辭(主辦方供圖)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學會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專業委員會主任董海軍教授,重慶大學出版社社長饒幫華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期刊與年鑒管理處處長劉普先后致辭。隨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典研究員向作者代表贈送了《社會研究方法評論》的樣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楊典研究員向作者代表贈送了《社會研究方法評論》的樣書(主辦方供圖)
參加座談會的代表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31歲,跨越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和90后等六代學人;學科領域涵蓋了社會學、人口學、政治學、統計學等多個學科。座談會圍繞“社會學恢復重建以來的社會研究方法發展歷程回顧與反思”“社會研究方法教學與實踐的現狀及問題”“社會研究方法發展前瞻”三個議題進行研討,與會學者認為,我國社會科學中的研究方法研究在過去四十年里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過程,呈現出壓縮式展開的特點。當前,研究方法的總體進程基本跟上了國際步伐,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發展經驗,但是,社會方法領域內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我們的整體基礎仍然比較薄弱,存在教材陳舊、師資隊伍參差不齊、缺乏方法交流討論等問題,有些研究人員對方法的學習不深不透,在科研實踐中存在著誤用、濫用方法的情況,在下一步發展中需要重點關注。二是,數字化時代,社會研究方法也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例如,測量工具的更新和發展,分析工具的研發和創新,本土化進程中的方法反思等等都是當前面臨的重要研究議題。
《社會研究方法評論》創刊號發刊座談會暨首屆社會研究方法工作坊在京舉行(主辦方供圖)
在平行工作坊環節,來自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等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教學科研人員圍繞“方法論”“田野與課堂”“計算社會科學”等三個主題進行研討。
《社會研究方法評論》主編趙聯飛研究員介紹,興辦這樣一本集刊是社會調查與方法研究室醞釀了近三年的結果。在2021年,該室研究人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前往全國七個城市的十余所高校進行拜訪、調研和約稿。目前,第二期的內容已經初步定稿,正在進行第三期的組稿工作,力爭都在2022年出版。未來,《社會研究方法評論》將本著“社會有道,求道需術”的理念,奉行“繁榮方法,精進研究”的宗旨,堅守“求實創新,有見則立”的原則,堅持“海納百川,開放融通”的方針,最大程度調動學界的積極性,吸引不同學科的教學科研人員參與其中,促進社會研究方法在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領域的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并致力于在學界乃至更大范圍內產生積極影響。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社會學院主辦,社會學研究所社會調查與方法研究室、社會調查與數據處理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云南大學、東南大學、廈門大學、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蘇州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重慶大學出版社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有關院所的六十余位學者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