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高質量成果的形成與推廣邏輯
日期:2022-03-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智庫在直接或間接影響政策走向、引導輿論導向、緩解現實矛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話語權、影響力和平衡力,也是連接公共組織與大眾群體不可或缺的“中間力量”。智庫需要圍繞公共決策參與這一核心功能和目標開展工作,以科研組織活動為基本支持,以高質量成果的形成與擴散為發展邏輯,設立研究主題、組織研究資源、推出研究成果,形成一套適應公共決策支持、研究成果形成擴散需要的運作方式與影響機制。
“智造”形成
智庫組織需要不斷完善內部運作體系與機制,優化配置人才資源,開拓建言獻策渠道,突出自身優勢,圍繞高質量成果“智造”,有效構筑自身的話語平臺和權能范疇。提供質量高、解釋力足和說服力強的科研成果,是智庫得以繁榮發展的根本依托。在明確目標定位的基礎上,一方面需要嚴格實施質量審核制度,保障研究成果的規范性、科學性與合意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研究個人和團隊的激勵與約束管理,促使研究人員自律、負責和上進,把提高研究質量作為核心追求。在一項研究任務實施過程中,智庫研究人員要全面、充分收集相關資料和數據,重視歷史對比和橫向比較分析,力爭使研究成果建立在堅實、客觀和清晰的論據和論證基礎之上。
在科研組織上,要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和體系化的各類研究團隊或興趣小組,通過高質量成果的形成與話語釋放共同服務于組織功能和目標。在科研總體布局上,一要構建關注長期戰略和長遠問題的研究團隊,對選定的重大主題進行深化、持續研究,形成特定領域的研究優勢和專長。二要構建應變能力強的前鋒型研究團隊,跟蹤現實、關注熱點、應對變化,對影響大、涉及面廣的重要問題及時作出反應,組織研究力量收集材料、調查取證、充分論證,直至形成可資應用的研究成果。為了保障研究力量的常態化、持續化和擴展化,智庫需要靈活、開放地招聘人才,掌握應對時局、政策和環境變化的人才智力資源,大量吸收和聚合高端科研人才、知名專家和研究實習人員,由此不斷擴充研究力量、開拓研究項目,為高質量成果構建“以人為本”的“智造”支持系統。
研究成果的質量是其得以全面而充分展示、發布和公開的前提與基礎。因此,智庫組織必須把提高研究質量作為“影響力”筑造的基礎支撐,對研究成果的質量高度負責,爭取廣泛的認可和認同,從而不斷為高質量發展積累實力。
“轉化”擴散
研究成果必須適時推向外部才能產生價值和影響力。在高質量成果形成的基礎上,智庫應非常重視研究成果的及時有效推介,形成各種推介方式、平臺和渠道。
智庫推介自身研究成果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多方面、多層次、立體化,概括來講,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主動接觸對象、聯絡會見和參與會議,把具有針對性、現實性和話題性的成果材料及時向決策者傳遞,交流反饋意見和建議,持續跟蹤時事動態、調整修改研究材料。二是發起會議、利用媒體和網站等平臺渠道發布觀點主張、引發話題討論和影響公共輿論,把與公共利益、社會效率和利益協調等方面密切相關的專題研究報告向外部傳送,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相結合,常態化、階段性地釋放研究議題和話題,提出專業性和可行性建議,引發政策改革和公共輿論。三是通過發表論文、主辦期刊和出版書籍等方式,推出學術性較強的研究成果,提高智庫的基礎研究能力和專業研究水平,為智庫整體研究能力提供有力支撐。另外,針對現實變化,智庫可以構建多個相對分散、動態可調的小型研究團隊,對各領域的小微問題進行關注和研究,不斷發出自己的聲音,引發公共興趣關注和話題討論。
智庫的研究成果需要能夠接受需求者和關注者的廣泛批評和質詢,經得起各方的檢驗、評價和提問,在開放性的討論和反饋中形成自身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智庫需要建立廣泛的聯系通道和交流關系,盡可能接近決策集體,直接或間接地與相關對象進行情況交流,及時跟蹤和關注政策導向和信息變化,并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表達自身的觀點和主張。在政策制定的醞釀、討論和修訂過程與環節中,智庫可以通過表達觀點主張、提供研究證據、傳遞研究成果、提出替代建議來參與決策,與各個決策方建立對話關系,在決策的協調與形成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與高質量成果產生及其內在“張力”相適應,智庫在內部需要形成一套成熟的運作管理和職能分工體制,來保障研究資金支出、研究組織實施以及成果應用擴散,實現科研系統的自我高效運轉。通過職能分工、配置與協作,智庫能夠完善科研鏈條和環節,及時發布推廣研究成果,突出組織優勢,塑造品牌形象。
“影響力”筑造
產生影響力是智庫行業與組織存續的價值所在,影響力決定了某一智庫的競爭實力和行業地位。智庫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最大程度地參與公共決策過程、影響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實現組織存續的公益價值和公共目標。作為知識產品和思想產品的供給者,智庫需要以高質量成果為載體,站在公益、前沿、客觀和理性的立場,全方位、立體化筑造公共決策影響力、社會認知影響力和大眾行為影響力。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的泛在化發展,大眾有了更多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大眾心理、意識和呼聲對公共問題的反映越來越多、對公共決策的影響越來越大。面向高質量成果的推出,智庫需要構建研究主題、內容和結論建議的大眾基礎,促進研究成果、觀點主張向大眾領域的展示和推送,不斷利用大眾認知的正反饋機制強化政策研究、決策參與的公共視角與立場。
作為公共性和公益性組織,智庫需要以高質量成果為依托,重視發揮公共教育與培訓功能,設置面向人才和專業發展領域的教學項目,承擔社會化教育與培訓的公共職責。兼具教育和研究功能的智庫可以提高自身的公共地位和社會影響力,促進人才教育、人才交流與人力資源引進的有效結合。相對于決策參與,教育功能是智庫產生持久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的環境下,智庫需要不斷擴大研究視野、構建公共關系和深化服務交流,以期實現研究主題的拓展和影響范圍的外延。隨著全球化的推進與科技創新的加速,智庫需要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和主題,擴大研究關注的區域空間,實現研究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外向化延伸。在很多研究主題和議題上,智庫需要以高質量成果為導向,構建合作型研究團隊,在發現問題、建構問題、引發關注和進入決策上形成合力。
(作者單位:山東社會科學院財政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