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賦能文旅行業復蘇
日期:2022-03-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陸續發布《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等,從頂層設計要求和引導文化與旅游行業踐行數字治理理念,順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和行業數字化轉型趨勢,推動傳統文化和旅游行業轉型升級,引導支持新興文化和旅游業態規范發展,支持企業“走出去”,培育更有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
旅游業以中小微企業為主,勞動密集性高,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當下,文旅行業是穩崗壓力最大的行業之一。在此背景下,有效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工具屬性,推動旅游業與多行業融合和相互促進,在文旅行業達成市場主體生產方式、消費群體生活方式和行業監管治理方式的科學理性,才能實現“乘數效應”,助力文旅行業加速復蘇。
生產方式:市場主體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
深化數據應用,推進“數字+文旅”數據平臺建設。加強數字科技應用是轉換動能、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在系列政策和5G、大數據、AR、VR、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持下,數字文旅逐步成為文旅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要方向。“數字+文旅”數據平臺建設要求行業企業重構組織流程和架構,提升基于數字化的管理效能、溝通模式以及遠程管理能力,打造綜合的產品中心、渠道管理中心和數字安全體系,對產品、價格、庫存、會員進行統一集中化管理,以真正實現數據驅動決策的流程落地和信息反饋,有效解決管理模式和流程效率問題,實現旅游業的現代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深挖文化內涵,做好“數字+文旅”業務平臺建設。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諸多旅游企業面臨由傳統的旅行服務運營商向多元化的綜合旅游服務供應商轉型的態勢。一方面,要積極響應新興科技賦能線下文旅消費場景,讓游客體驗變得更加舒適、立體和豐富;另一方面,要提高互聯網平臺的文旅內容生產能力,用更優質的產品吸引消費群體,做高品質體驗式旅游產品以提高當地綜合消費能力。除了打造數字營銷、線上旅游服務等自有旅游服務平臺,區域特色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還可利用“城市大腦”和其他數字化平臺,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培育具有智能交互特征的文旅新業態,結合動畫、游戲、直播、文創、電商等方式延長旅游產業鏈,豐富業態,引導文旅行業加快理念、技術、產品、服務和模式創新。
深耕數據智能設施,推動“數字+文旅”一體化平臺建設。推動旅游景區、飯店、博物館及傳統文化經營場所等進行數據智能基礎設施改造提升,著力提高5G網絡覆蓋水平,加快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景區引導標識系統等的智能化改造升級,推動無人化、非接觸式設施的普及應用,支持基于5G、大數據、AR、VR、云計算的配套設施建設,構建“數字+文旅”一體化平臺。“數字+文旅”一體化平臺建設不僅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還可以整合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降低文化傳播的門檻,開拓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文旅發展模式,推動演出院線、娛樂場所、上網服務場所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推動旅游景區、飯店、博物館等與互聯網平臺合作?!皵底?文旅”一體化平臺整合實現產品服務一體化、市場營銷一體化、結算一體化和管理運營一體化,實時監測旅游產業運行,降低成本,大幅度提升運營管理效率。
生活方式:消費群體數字化融合體驗
“微度假”、慢體驗需求突出。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及居民生活觀念的改變,旅行已經成為一種剛需。以在地休閑、周邊鄉村游為主要特征的“微旅行”“微度假”具有近距離、短行程、高頻率、慢休閑、高品質等特征,這是城市人的休閑概念,故而呈現出常態化、反復消費、注重慢生活、深度體驗、沉浸式的產品特點。推行“微度假”、慢體驗消費理念,迎合了都市人休閑迭代升級的消費需求。
數字旅游體驗受歡迎。在旅游管理、服務和營銷領域引入新科技、開發相關應用,包括“5G+AR云”“5G文物修復助手”“5G文旅互動直播”“超高清云轉播”等;在智慧博物館、智慧圖書館、智慧景區等領域相繼推出相關產品,可以豐富人們的游覽體驗。數字旅游體驗在特殊時期滿足了人們的個性化文化消費需求,如云旅游、云演藝、云娛樂、云直播、云展覽等新業態發展,培育“網絡體驗+消費”新模式等,不僅可以實現實景中無法體驗的虛擬空間體驗,還會帶來線下體驗質的飛躍。
小眾目的地更受歡迎。市場主體的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旅游資源的呈現、傳播帶來新載體。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旅游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出游習慣在悄然改變。數字平臺的建設使海量旅游產品、“新秘境”在網絡上被發現、被探訪,同時,旅游消費者游覽后又會在線發布自己的旅行內容。數字化平臺則利用大數據精選冷門小眾區域,專為希望避開人潮的游客而做,滿足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體驗傳統文化、探索神奇自然的需求。
治理方式:行業監管樹立數字化治理理念
信息化監管,構建數字化預測、預警、預防機制。各級政府可利用數字平臺優勢,優化大數據,順應行業數字化轉型趨勢,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經濟運行監測與風險預警機制。構建跨行業、跨部門的數據共享與交換機制,在保障市場主體數據安全和企業隱私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行業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機制,建立健全旅游經濟運行定期分析研判制度,以需求側統計制度改革和大數據建設工作來牽引整個旅游統計和市場建設工作、市場研判工作。建立包括市場主體誠信風險預判、行業運行風險評估、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風險預警在內的多層級市場風險監測體系。數字化預測、預警、預防機制有助于市場主管部門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作出政策調整和部署,同時也將為經營主體有效應對市場系統性風險提供依據。
管理端驅動,推動市場主體數字化轉型升級。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文化和旅游市場數據歸集與共享機制的建設、文化和旅游經濟運行監測機制與相關職能的明確都將推動市場經營主體進一步優化自身管理運營流程,利用數字化轉型提升業務效能,同時也服務于市場管理。旅游景區度假區和文化場館實行預約制,掃碼入園、刷臉通行、無接觸服務、機器人送餐等技術創新已經進入消費場景;各地有效整合文旅、公安、交通、氣象等部門的數據信息,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及時發布景區實時游客量、道路出行、氣象預警等信息,落實“錯峰、預約、限量”要求,提高智慧化監管水平,引導旅游資源優化配置,推動市場主體數字化轉型升級。
數字化精準防控,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業。應用互聯網、大數據能做到數字化精準防控,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公開透明回應群眾關切,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有效凈化傳播空間,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全方位提升企業的生存能力,需要深挖已有資源開拓業務,增加新的經營收入,控制成本減少開支,實現開源節流同步進行,增強企業生存能力。如關注農村居民旅游新需求,拓展適應散客、自助、自駕等新型旅游消費空間,用新供給激發新需求;在既有政策的基礎上,加強頂層設計,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研究發布旅游企業紓困解難和穩定旅游就業的專項政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站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碑斚?,文化和旅游市場發展雖然還面臨困難和挑戰,但前景空間依然廣闊。有效發揮數字化技術的工具屬性,踐行數字治理理念,順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順應行業數字化轉型趨勢,文化和旅游行業將形成更有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
?。ㄗ髡邌挝唬汉贾輲煼洞髮W錢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