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古典學承古啟今正當時

         日期:2022-03-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3月12—13日,第九屆全國古典學年會在海口舉行。與會學者圍繞會議主題“海德格爾與古典”比較中西古典學的內涵與外延,探討中國古典學研究的現代意義和價值。

         古典學研究引發關注

        近年來,中國學界越來越關注古典學研究。古典學又稱古典文明研究,是一個發源于西方的現代學術概念。作為一門學科,古典學是對古希臘、羅馬文明進行綜合研究的一門學問。然而,在很多中國學者看來,中國古典學不僅要研究古希臘、羅馬文明,同樣也應研究包括華夏文明在內的其他古典文明傳統,如此方能參詳比較,對全人類的古典文明有更深刻的認識。

        海德格爾將西方古典作為重要思考論域,其思想對中國學界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同時也在不斷激發中國古典思想研究以及中西古典思想的對話。正如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古典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吳飛所言,“海德格爾與古典”這個議題,不僅是對西方現代性的審視和對西方古典學的研究,也為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現代及古典思想的對話提供了契機。

        海德格爾對西方哲學形而上學中“存在”與“時間”問題開端的探討,是古典學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在澳門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教授王慶節看來,一般認為,“存在”與“時間”問題開始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然而,我們應該將它追溯到巴門尼德與芝諾的關于存在與運動的更古老學說,尤其是著名的“芝諾悖論”。正是這一“開端”造成了西方哲學史對存在與時間源初問題的“遺忘”。他表示,海德格爾關于“存在與時間”的思考,恰是要對此“開端”進行拆解、反思,開始所謂形而上學的另一個“開端”。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朱剛認為,重新揭示出存在與存在者之間的存在論差異,以重提存在的意義問題,進而走出傳統西方哲學的危機、克服傳統形而上學的缺陷,是海德格爾重要的哲學使命和對西方哲學的重要貢獻。朱剛以列維納斯“重新確立倫理對于存在的優先性,把倫理學重新建立為第一哲學”的論斷,對海德格爾以“存在”之“遺忘”診治西方哲學危機做了深化和補充。

        重視古典學的當代價值

        “古典”二字,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國家文教事業未來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海南大學黨委書記符宣國表示,古典學的使命,就是保養古典文明、傳承古典文明,從中西方古典文明深遠的傳統中汲取思想資源與力量,來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挑戰。他認為,只有深入東西方古典學的奧秘中,潛心到世界歷史中,我們才能具有更深邃的目光、更自信的心態、更開放的襟懷,繼往開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陳壁生表示,回顧過去10年,古典學的發展喚起了兩種重要意識,即經典意識與文明意識。這兩點都是古典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意識。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教授程志敏表示,對中國古典學的研究彰顯了當代中國學者的使命、責任和擔當,中國古典學研究正呈現出追求偉大和卓越的氣象。

        “面對當代問題和未來發展,古典學要發揮作用,不能僅研究經典本身包含的常道和原則,而是要對其進行新的詮釋。”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李清良認為,古典學研究不單是對古典的重新認識,更重要的是重新認識詮釋觀念、詮釋方法。比如,我們是用現代方式去詮釋,還是回到古人的話語去詮釋?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需要對不同文明的詮釋之道,尤其是中國的詮釋之道,做一番反思。

        對于古典學與當代中國的關系,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林志猛認為,古典學研究不斷出現跨學科學術成果,推動了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形成了更深入、更細致的學風。古典學研究者對倫理、政治、法律的理解,可以為現代倫理觀念、立法觀念提供諸多啟發。古典學對加強大學通識教育,塑造學生習性、德性以及價值觀念,也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孫磊從政治哲學角度思考了古典學的意義。她認為,要努力將中國政治哲學中的經史傳統與現代法政科學進行聯結。

        會議由中國比較文學學會古典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承辦。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李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