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數字技術完善現金轉移支付
日期:2022-02-2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本報綜合外媒報道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網站近日刊登了該學會可持續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霍米·卡拉斯(Homi Kharas)、英國牛津大學經濟政策教授斯特凡·德爾康(Stefan Dercon)等人合著的文章《加快全球最貧困國家的數字現金轉移支付》。
文章提出,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1.24億人陷入極端貧困。為解決這一問題,各國通過現金轉移支付方式加大社會保障力度,緩解貧困問題。現金轉移支付指的是直接向符合條件的人發放現金,是收入和財富再分配的一種方式。然而,全球現金轉移支付規模發展不均衡,欠發達國家的現金轉移支付規模遠低于發達國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現金轉移支付方式通常需要創建點對點系統來識別、注冊和發放補貼,這對于互聯網普及率較低的欠發達國家來說是一項挑戰。但這并不意味著欠發達國家只能“坐以待斃”,它們可以通過投資數字現金轉移支付來擴大社會援助規模。例如,多哥政府在疫情期間投資建立了一個數字支付平臺和現金轉移支付模型,人們無需互聯網即可通過手機注冊并接受援助。為了進一步提高扶貧援助的精準度,該國還利用衛星圖像、手機元數據、機器學習技術,與非營利機構合作識別和定位最貧困人群,定向發放政府補助。同時,孟加拉國等國政府也開發了相似的數字支付系統,以完善本國的社會援助體系,更好地應對疫情或自然災害。目前,發展中國家已推出了至少155個相關計劃,以期通過數字支付擴大援助規模。
卡拉斯等人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現金轉移支付已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關鍵支柱,有利于實現消除貧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各國政府、尤其是欠發達國家政府應推動現金轉移支付方式變革,加大對技術、基礎設施和人員的投資,加強與慈善機構、金融機構、援助機構的協調,使用更靈活的融資方式,推動本國數字化轉型。
(劉暢/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