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家庭環境比學校教育更能影響思想觀念

         日期:2022-02-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本報綜合外媒報道 據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2月16日報道,該校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人員桑德·孔斯特(Sander Kunst)在新研究《西歐國家人們對全球化所持態度的開放性存在教育差異》中,探析了西歐國家居民對全球化所持態度與受教育程度的關聯。

        近些年,全球化在西歐日益成為一個分裂性話題,其中爭議最大的兩點是外來移民和歐洲一體化。根據現有證據,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更有可能支持移民和歐盟,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更有可能反對移民和歐盟。然而,人們并不清楚教育究竟是怎樣造成這種態度差異的??姿固赝茰y,家庭環境可能也在起作用。他在新研究中測試了兩個假設。第一,人的觀點可以被塑造并通過教育來改變。第二,童年早期經歷和父母受教育水平是觀點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兒童對事物的看法在接受學校教育之前已存在差異。父母受教育水平較高的兒童,能更多地接觸到關于移民和歐盟的正面觀點,未來也更有可能走上教育階梯的最高層。

        分析表明,沒有決定性證據能夠驗證第一個假設。雖然社會研究領域的學生反對移民的可能性較低,但他們的觀點形成于進入該領域之前。這一結果促使孔斯特關注教育能否消除家庭環境對觀點的影響。他考察了居住在26個歐洲國家、受教育程度不同于其父母的人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源自家庭環境的觀點,或放棄了原有觀點以適應新環境。結果顯示,人們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年幼時形成的觀點,教育無法完全消除家庭影響。家庭環境對教育水平低于父母的人起到“緩沖保護”作用——降低他們對全球化持負面態度的可能性;家庭環境對教育水平高于父母的人起到“限制約束”作用——阻礙他們放棄舊觀點、充分融入新環境。

        此外,孔斯特分析了6個歐洲國家的在校生數據,以了解學校環境是否會使源于家庭背景的不平等延續下去。他發現,學生社會背景的多樣化水平與對全球化態度的多樣化水平呈現出相關性。背景相近的學生常常持有相似的社會和政治觀點,聚集在一起時可能出現“觀念繭房”。家境優越的學生可以通過同學接觸到對全球化的正面看法,家境不佳的學生則缺少這樣的機會??姿固乜偨Y道,雖然受教育程度與對全球化的看法之間有一定關聯,但沒有確鑿證據表明二者具有因果關系。教育不是影響人們如何看待全球化的唯一因素,也不能徹底消除家庭環境的作用。

        (王悠然/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