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智庫建設中財政資金導向作用
日期:2021-08-3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5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文件《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印發實施,智庫建設自此進入“高歌猛進”的蓬勃發展期。今年出臺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再次強調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縱觀幾年來的實踐,很多智庫的建設極大依賴財政撥款。近來,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經濟社會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財政收支矛盾加大,黨中央和國務院帶頭“過緊日子”,持續大幅壓減非急需、非剛性的一般性支出。但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為基礎研究健全穩定支持機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預計增長10.6%。智庫研究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構成部分,助推智庫發展的財政資金應該往哪花?如何才能花得有效?風險如何防控?這是智庫科研人員身上沉甸甸的責任,更是智庫管理者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優化財政資金在智庫建設中的導向作用,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
在智庫資金撥款方式上,依據項目進度和考核情況分期撥付財政資金。課題經費在智庫建設專項經費中占據較大比重。目前,國家和省級的智庫專項課題經費多是分兩次撥付:立項時撥付課題總額的90%(甚至全部),結項時再撥付尾款。要追求以“精專透”的過硬智庫報告取代“短平快”的快餐式科研成果,智庫專家必須沉下心來、俯下身去,一項智庫專項課題要做出深度、高度和厚度預計需要2—3年。而按照現行的財政制度要求,為了盤活存量資金、避免資金沉淀,結轉一年以上的項目經費一律收回。項目進度和資金撥付方式不匹配,容易滋生“突擊花錢”等不合規行為。為此,一要讓科研資金真正隨著項目進度及時撥付。財政部門在撥付智庫建設專項經費之前,應請專家測算并核實智庫單位提供的智庫建設專項經費用款計劃明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之后嚴格依照智庫單位已經批復的用款計劃,按年及時分期撥付財政資金。二要重視智庫建設過程中期考核結果的運用。若出現智庫項目確實難以完成的情況,應允許試錯,項目前期已花銷經費可不追繳,但后期撥款應馬上停止,同時該項目的結余經費應當足額上繳財政。三要做到對新型智庫研究“獎罰分明”。當智庫項目在約定研究期限之前完成了研究任務,項目資金可以全額留作自用。若出現過了既定的研究期限、未能完成約定研究任務的情況,項目的結余經費仍應足額上繳財政。此外,可視智庫研究中期考核結果情況,按一定比例浮動調節該智庫單位下年度預定的財政撥款。
在智庫資金使用委托上,一手抓績效考核,一手抓供需對接。有權必有責,投入必問效。財政撥款中的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現已全面鋪開,預算績效評價結果是評價財政資金管理好壞的重要風向標。一方面,新型智庫建設主管部門對財政重點支持的智庫單位可按照“競爭入選、動態管理、末位淘汰、以評促建”的原則進行選拔。主管部門具體制定智庫標準化和節點性的業績考核細則,還可引入第三方機構對智庫建設專項經費的績效情況進行獨立客觀考核評價。另一方面,新型智庫建設主管部門可定期發布智庫專項課題。智庫研究需要在第一時間知道政策決策者關心什么、需要什么、想做什么。政策決策者可通過提供信息和提出要求的方式引導財政給予智庫支持。獎勵年度論文原創性、實用性和內容性均突出的智庫專家,表彰為國家和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智庫研究人員或研究團隊。完善中國特色智庫人才的“旋轉門”機制,注重發揮熟悉黨委政府決策程序的退休人員的作用。現在我國老齡化程度逐年加深,而高級知識分子的退休年齡較很多深度老齡化國家還偏早,“返聘”或“特聘”退休后有情懷、有精力、有專業勝任能力的相關人士來壯大智庫人才隊伍,也是充分順應國情的一種嘗試。試點智庫青年骨干人才科研經費“包干制”。青年,是一個人創作熱情最高漲的時期。為了充分發掘這一時期的潛力,令其不被不必要的條條框框所束縛,智庫青年骨干人才科研包干經費在發布前可設置一定的績效考核要求,在執行過程中不設具體的預算科目比例限制。鼓勵其多參與培訓和論壇、多購買圖書或數據庫使用權、多深入調研,為其在社會科學領域自由探索提供制度支撐。
在智庫資金投入配置上,進一步加強科研管理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關于社會智庫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后,各級智庫單位的財政撥款因之大幅增加。對于財政年中追加的智庫建設專項經費,部分科研單位為解決“愁著錢花不出去”問題,簡單進行“大水漫灌式”課題發布,或給予一定級別以上智庫成果以“巨額”獎勵,卻吝惜在科研管理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一方面,在大數據時代,課題申請者是否在規定時間內按時結項、科研成果是否實現了標書承諾、有沒有將同一份課題標書多頭申報、有沒有將同一成果重復申請獎勵等,這些“科研誠信”方面的道德風險需要強有力的內部控制數據平臺加以約束。另一方面,部分意識到該問題的科研單位,不乏建立大數據庫平臺的雄心壯志,但因目標“過虛”或眼光過高、相關制度措施可操作性不強等原因而未能實現預期目標。為此,在智庫資金投入配置問題上,應切實加強科研管理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具體可由智庫單位的科研管理部門牽頭,單位信息中心予以輔助,結合本單位實際,打造一套包括課題立項、中期考核、成果評定、獎優罰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式科研內部控制平臺系統。進一步夯實科研管理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減少或杜絕智庫資金使用過程中的“跑冒滴漏”現象,而且能夠高效提升智庫資金使用績效,切實做到“將好鋼用在刀刃上”。
(作者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