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21世紀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論域

         日期:2021-08-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進入21世紀,馬克思主義在俄羅斯一改蘇聯剛解體時備受冷落與排斥的尷尬處境,重新走上俄羅斯思想理論界的前臺。一些學者仍然堅定地進行著馬克思主義研究,如梅茹耶夫(В. М. Межуев)、留布金(К. Н. Любутин)、布茲加林(А. В. Бузгалин)、普列特尼科夫(Ю. К. Плетников)、斯拉溫(Б. Ф. Славин)、康德拉紹夫(П. Н. Кондрашов)等,這些學者逐漸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在俄羅斯并沒有過時。在俄羅斯當前遭遇西方經濟制裁、政治孤立和文化敵視的危機形勢下,源自西方的自由主義、俄羅斯本土的保守主義、復興的歐亞主義甚至新宗教意識等社會思潮無力解釋俄羅斯遇到的現實困境。于是,人們將目光重新投向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俄羅斯重新煥發理論活力,體現出三重理論論域。

          深入探索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

          自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蘇聯“解凍”時期的到來,關于人的存在、人的價值、人的自由等具有人學特質的問題被納入蘇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領域中。弗羅洛夫(И. Т. Фролов)提出的新人學理論旨在將人道主義理想與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相融合,使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在社會主義社會中實現。后來,由于蘇聯部分馬克思主義者對所謂抽象的“全人類價值優先”的鼓吹以及“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信奉,馬克思主義人學探索隨蘇聯解體而中斷。當前,馬克思主義在俄羅斯復興,人學問題再次回到了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視野中。在對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人類學、存在主義甚至人格人道主義的解讀中,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重新界定了“人”的存在。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并非將人簡單歸結為一種類本質存在,從而將作為個體與個性的人消融于社會關系、階級關系與經濟關系之中。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在對“異化”、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以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理論的論述中,突出了人的主體性價值,強調回歸真正的馬克思思想中。

          當前,在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以存在主義哲學范式定義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烏拉爾學派的康德拉紹夫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在于關注人的存在。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馬克思主義人學并非完全以揭示作為個體的人的生存境遇為理論旨歸,更重要的理論指向在于對當代全球資本邏輯支配下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的新的異化和新的非人格形式進行批判,并且尋找使人獲得終極解放的可能性維度。

          在反思與批判中重新思考社會主義

          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對蘇聯官方馬克思主義尤其是斯大林主義進行深刻反思,同時對以往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修正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烏托邦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等理論進行新的反思和闡釋??梢哉f,在對蘇聯官方馬克思主義進行深刻反思與揚棄的同時,當代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論研究維度。21世紀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馬克思主義流派當屬批判的馬克思主義學派或稱俄羅斯新馬克思主義學派,這一學派被稱為典型的“后工業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以布茲加林為代表,以《抉擇》(Альтернативы)雜志為學術陣地,這一學派致力于對蘇聯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批判。俄羅斯批判的馬克思主義學派具有三個批判理論向度,即對蘇聯體制的批判、對當代俄羅斯社會的批判、對資本全球化的批判,并以此為基礎重新界定社會主義的內涵。

          “什么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這一問題仍然是當前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思索的核心問題。他們認為蘇聯未能真正建立起社會主義,那不過是社會主義的變體和異化。布茲加林明確認識到,“社會主義是異化世界向共產主義世界的現實過渡”。俄羅斯共產黨領導人久加諾夫(Г. А. Зюганов)認為,當前俄羅斯需要建構一種“新社會主義”理論并在政治實踐中付諸實施。新社會主義理論立足馬克思主義傳統理論并對俄羅斯當前所面臨的諸多現實問題作出明確回應,也就意味著,新社會主義理論需要融入對俄羅斯民族與俄羅斯道路的獨特思考。另外,這一“新社會主義”更深層的內涵表現為具有人道主義本質的“生態”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介于絕對極權主義與絕對自由主義之間,并有明確的價值訴求和強烈的人類學理論旨趣,淡化意識形態方面的訴求,轉而追求全人類生存空間的美好與和諧。

          不斷發掘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思想

          早在蘇聯時期,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對文化問題就有一定的研究。在對文化的概念界定、文化與文明之間的關系、文化的運行機制,以及作為民族文化的自我認同等方面有獨到的研究。當前,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研究者認為,人們對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思想挖掘得仍不夠深入,雖然俄羅斯有系統的文化學研究,但仍存在將文化學與文化哲學相混淆的狀況。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思想中并無對文化的明確界定,同時也不應當將文化簡單歸結為意識形態范疇。文化學屬于科學范疇,文化哲學屬于哲學范疇,應當將文化哲學從文化學當中區分出來,避免將自然科學方法簡單移植到對文化哲學的研究中,需要從文化哲學的視角重新理解社會主義和“自由王國”。

          當代俄羅斯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家梅茹耶夫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分析了馬克思對世界歷史、社會經濟結構、社會財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解。梅茹耶夫認為,新時期馬克思主義者需要深刻意識到,通過不斷壓縮資本主義的統治空間、不斷打破資本的邏輯、不斷壓縮“經濟必然性”的空間,從而不斷擴展“自由王國”的空間,才能使“社會主義的實現獲得最大可能。也可以將這一空間稱作‘文化空間’”。梅茹耶夫把“社會主義是文化空間”的論斷看作馬克思的“自由人聯合體”的另一種理論表達方式。布茲加林同樣認為馬克思所說的“自由王國”就是“自由時間的世界”“能動的創造的世界”“文化的世界”,這一文化價值是對功利價值的超越,由此形成的文化資源是對自然資源的超越,最終通過文化價值的實現確證人在文化中的主體能動地位,徹底擺脫資本的奴役和異化,從而達到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超越的目的。這是解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在危機和人類所面臨的基本困境的根本出路。

          可以說,當前俄羅斯的馬克思主義人學、新馬克思主義與新社會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文化哲學已成為21世紀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熱點論域,但學者們更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對俄羅斯國家與民族現實政治選擇與文化認同的影響仍然有限。更加需要強調的是,21世紀俄羅斯馬克思主義是當前俄羅斯思想界無法忽視的理論形態,在俄羅斯深陷“認同危機”的現實困境中,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生命和理論價值得以彰顯,這無疑為俄羅斯未來道路的選擇提供了更加切實可行的理論支撐。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應當將21世紀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研究納入理論批判視野中,避免偏離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理論路線。第一,上述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三重理論論域雖具有一定的理論特質,但并非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獨有,而是寓于整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向中,因此也就說明了21世紀俄羅斯馬克思主義未能展現其研究的獨特性。第二,不能將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簡單、片面地理解為人道主義,更不能簡單套用當下時髦的西方哲學理論如存在主義來曲解馬克思主義,否則極易背離馬克思主義思想,甚至有將馬克思主義與西方流行的思想意識相混同的危險。第三,目前,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對社會主義的思考仍限于理論層面,俄羅斯尚無實現社會主義的現實土壤和群眾基礎,而對其進行的理論探索無異于空中樓閣。因此,當前俄羅斯馬克思主義者對社會主義的思考不具有現實維度,深層而言,他們失去了馬克思區別于其他理論的本質特征——現實性與實踐性。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1世紀俄羅斯馬克思主義研究”(20&ZD0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當代俄羅斯文化哲學的歷史之維研究”(3072021CF13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