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理論前沿

        理論前沿

        廣東社科力量躬身田野 駐村蹲點調研行動啟動

         日期:2025-06-26   來源:廣東社科官微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2025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進會的有關要求,6月24日—25日,由省社科聯推動組織的“廣東典型鄉村社會變遷研究”駐村蹲點調研工作首站在中山市崖口村正式啟動,22名研究人員將駐村開展為期22天的蹲點調研。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李宜航出席活動并講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許德友,省委農辦原專職副主任、省鄉村振興局原專職副局長梁健出席活動并參與座談。本次調研工作是全省社科界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以智力賦能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

          圖片

          24日下午調研預備會上,李宜航闡述了“廣東典型鄉村研究項目”課題組駐村調研的實施背景與重大意義。他指出,為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積極響應省委推進“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號召,省社科聯推動實施駐村蹲點調研、重大項目專題研究、成果推介轉化等助力“百千萬工程”重要舉措,組織社科專家深入一線開展駐村蹲點調研,正是踐行這一舉措的首要一步、關鍵一環,更是服務省委中心工作的必然要求、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生動實踐和破解發展難題的現實需要。他希望駐村工作隊在調研過程中,一要練就過硬調研基本功。堅持“深、實、透、準”標準,真正沉下去、住下來,走進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廣泛交流傾聽,了解迫切需求,全面掌握“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第一手資料,既要看亮點,更要聚焦難點痛點堵點,善于運用多學科方法,將個案研究放在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背景下思考,探究不同類型鄉村發展路徑的共性與個性問題。二要強化成果轉化應用。聚焦省委省政府最關心、基層最急需、群眾最期盼的問題,堅持“深調研—準數據—實對策—強轉化”,提煉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樣本”和具有廣東特色的鄉村振興經驗。高質量完成《新時代鄉土中國系列研究叢書》、決策咨詢報告、理論文章等,鼓勵撰寫調研筆記、拍攝紀實短視頻,產出多樣態成果。三要弘揚優良作風樹形象。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調研方法,虛心學習,尊重當地習俗。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善于運用群眾語言,與群眾打成一片。嚴守紀律,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加強團隊協作,樹立“一盤棋”思想,展現新時代廣東社科工作者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李宜航表示,省社科聯將堅決落實省委部署,在組織領導、服務保障、氛圍營造等方面全力支持,確保駐村調研順利圓滿。

          期間,與會人員還參觀了中山市崖口村村史館,系統了解該村歷史脈絡與發展成就,為調研團隊駐村工作提供了重要背景支撐。

          圖片

          25日上午,調研團隊與中山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農業農村局及南朗街道、崖口村有關負責人召開了“廣東典型鄉村社會變遷研究”項目對接座談會。會上,梁健作為調研團隊代表,就項目的總體概況、前期研究進展和階段性研究成果作了簡要說明,重點介紹了本次駐村蹲點調研的人員架構、整體安排、調研任務和預期目標等情況。隨后,中山市系統介紹了推進“百千萬工程”情況和各鎮、村推進實施鄉村全面振興重點工作的創新舉措和取得的顯著成效,并提出希望駐村調研隊能在麻雀解剖崖口典型村發展變遷的基礎上,更多地為中山市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出謀劃策,多提“錦囊妙計”。

          圖片

          據悉,本次駐村蹲點調研行動作為省“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和省社科聯聯合開展“廣東典型鄉村社會變遷研究”重大專項課題的核心環節,在完成省內外12個鄉村前期調研任務基礎上,由省社科聯牽頭,省社科院和多所高校專家學者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結構合理、跨學科團隊,本年度聚焦中山崖口村、湛江南極村、揭陽大長隴村、汕尾螺洞村等省內典型鄉村,計劃開展為期120天的駐村蹲點調研工作,為“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提供扎實的學術支撐和實踐智慧,以實際行動貢獻社科力量,切實“把論文寫在南粵大地上,把學問做進群眾心坎里”。

          省鄉村振興促進會綜合部部長張國興,省社科聯學術規劃部副主任張杰煒,中山市委農辦、市“百千萬工程”指揮辦、市農業農村局,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有關領導干部,以及來自省社科院、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南方學院等單位的20余名駐村工作隊專家學者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