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理論前沿

        理論前沿

        中國式現代化的未來圖景

         日期:2024-10-0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在全面實現現代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作為備受期待的盛會,二十屆三中全會規劃了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此次會議特別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凸顯了中國共產黨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會議的決策部署預計將對中國政策及其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產生深遠影響。

          多維度的中國式現代化

          現代化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涵蓋了經濟、社會、技術和文化等各個方面。對中國而言,現代化不僅包括經濟發展,更包括實現與國家獨特的政治、歷史和文化背景相契合的平衡、可持續發展。二十屆三中全會闡述了中國的現代化理念,展示了國家未來發展的多維愿景。中國式現代化的構想深植于國家歷史背景及獨特的社會政治景觀中,總結了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發展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思考如何應對21世紀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回顧歷史,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重要節點。當時,中國實施了一系列經濟改革與開放政策,這些政策措施為中國崛起為全球經濟強國奠定了基礎。前所未有的增長也帶來了環境保護、區域協調發展和社會平等方面的挑戰。今天,中國式現代化的理念注重在借鑒過去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糾正一些發展不平衡現象,因而強調高質量發展,重視技術創新、環境可持續性和社會和諧。這種整體性的全局觀正是為了確?,F代化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社會各界,也與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和治理原則相一致。

          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關鍵之一是在二十屆三中全會上深入討論的高質量發展問題。與前幾十年中國經濟奇跡中的高速增長不同,高質量發展側重于可持續、包容性增長。這種轉變有助于中國應對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退化、收入不平等和地區差異過大的風險。通過高質量發展,中國旨在建立一個更加平衡和有韌性的經濟體系,從而有效抵御外部沖擊和內部壓力。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工業現代化。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概述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措施,包括通過技術創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新興產業的發展。

          二十屆三中全會上闡明的中國式現代化戰略也注重推進法治改革和治理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至關重要,既要高效又要透明。這需要深化財政政策改革、加強金融監管,并重組國有企業以促進形成更具競爭力和公平性的市場環境。中國致力于建立支持經濟活動的健全的法律框架,同時確保問責和公平。加強法治建設一直被視為吸引外商投資、保護知識產權和創造值得信賴的營商環境的關鍵。一系列治理改革旨在優化行政辦事流程、防治腐敗,并提高政府效率,從而營造更有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數字經濟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促進實體經濟與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深度融合是一項重要議題,這在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中得到了體現。這種深度融合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旨在實現工業在全球范圍內的運轉、創新和競爭方式的全面轉型。

          要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必須建立健全數字基礎設施。這顯示了拓展高速互聯網接入的重要性,其對先進數字技術和服務的支持作用不可或缺。高速互聯網的發展將彌合城鄉之間的數字差距,確保所有地區都能從數字連接的進展中受益。數字技術將廣泛應用于制造業、農業、醫療和教育等各個行業,其助力不限于基礎設施建設。在不同行業,使用數字工具有助于有效提高效率、生產力和服務交付能力。

          《決定》也提到了推動電子商務和數字產業的發展。電子商務平臺、數字支付系統和在線服務將在轉變傳統商業模式與消費者行為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政府計劃通過利好政策、技術投資以及創造良好的監管環境——鼓勵創新的同時注重保障安全和保護消費者權益,來支持數字服務的發展。

          此外,中國充分認識到了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的必要性。這包括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等先進制造技術,這種向高技術、高附加值制造業的躍遷被視為中國經濟保持增長、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全球競爭挑戰的關鍵。

          中國也非常關注建設創新驅動型產業生態系統的重要意義,這包括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設立創新中心和支持研發活動。這一策略將進一步吸引外商投資、促進國際合作,并推動支持可持續經濟增長的新興產業的發展。

          除了推動技術進步外,工業部門的現代化還著重于提升供應鏈的韌性。新冠疫情等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在此背景下,中國致力于打造自主可控、更具韌性的供應鏈,相關措施包括拓展多元化供應來源、增強國內生產能力和投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

          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另一個關鍵點是注重城鄉融合發展。盡管中國城市化發展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城鄉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二十屆三中全會突出了促進協調城鄉融合發展的必要性,以確?,F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中國著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村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并為農村居民創造新的經濟機會。

          環境可持續性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主題。二十屆三中全會闡明了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中國已設定了減少碳排放和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目標,并致力于通過提升能源利用率、投資清潔能源技術和加強生態環境監管等措施向低碳經濟邁進。

          除了經濟和環境領域,中國式現代化進程還涵蓋了社會和文化等多個層面。二十屆三中全會突出了增進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必要性。這包括擴大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范圍,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等挑戰,推動建設更加包容和諧的社會?!稕Q定》也凸顯了文化的重要性,這涉及保護和推廣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同時將其與現代價值和創新精神相結合。這種雙管齊下的方法旨在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確保現代化道路不會走偏繼而導致文化被侵蝕。

          科技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強勁動力,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提升國家科技創新實力的必要性。這需要增加研發投入,建立創新生態系統,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及通過推廣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教育和培訓來培育創新文化。

          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影響

          在中國的外交政策方面,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了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擴大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中國將進一步發展貿易和投資,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增強互聯互通,并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具有中國特色。這意味著在借鑒全球實踐范例和相關經驗的同時,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是量身定制的,符合中國獨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強調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還凸顯了中國共產黨在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角色。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改善治理機制的重要性,這要求黨提升戰略規劃、政策執行和公共管理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各項決定對中國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在中國國內,各項決定代表了國家應對多方面機遇和挑戰的全面性、前瞻性戰略;在國際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可能重塑全球發展動態。隨著中國經濟向更先進、創新的經濟轉型,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有望進一步提升。中國對綠色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視有助于在世界范圍推動這些領域的進步,對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承諾則可能為國際貿易和投資創造新的機會。

          當然,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與否將取決于提出的各項舉措是否能夠得到有效落實,這有賴于堅定的政治意愿、有效的治理以及包括企業界、學術界在內的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中國需要應對復雜的挑戰,如在經濟增長與環境可持續性之間達成平衡、防范化解社會不平等風險以及應對全球地緣政治形勢變化??傮w而言,二十屆三中全會為中國式現代化制定了全面的議程,強調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反映了一種深植于中國獨特背景和價值觀的戰略愿景。隨著中國踏上這一富有雄心壯志的征程,全世界將密切關注中國如何應對前方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有望改變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格局,并提升中國在全球層面的影響力。

          (作者系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和平與外交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