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合作智庫報告顯示:新時代以來中國改革攻堅六大成效顯著
日期:2024-08-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劉越)8月5日,《攻堅:新時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及 2029、2035 暢想》四國合作智庫報告發布暨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辦。來自中外的10多位專家學者與來自12個國家的駐華外交官齊聚中國人民大學,共議新時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攻堅成效,并對2029、2035年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進行暢想與展望。
根據國際語境,《攻堅:新時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及 2029、2035 暢想》將新時代以來中國推行的諸多改革攻堅措施總結梳理為共六大類,報告指出,六大類措施成效顯著,中國在貧困治理、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污染防治和氣候治理、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等領域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報告認為,總的來看,過去十多年中國不斷實現著世所罕見的成功改革實踐。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不斷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進行精準前瞻與戰略決斷;根據自身能力與目標導向,持續開展規劃并不斷落實;妥善處理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之間的關系,不斷統籌協調利益關系。
報告認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成就巨大,盡管中國社會當前遇到一些改革難點,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已經吹響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沖鋒號角,中國必將打碎一切藩籬和質疑,在改革開放的下個十年拿出更加豐富的成績展現在世人面前。
報告還對2029、2035年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提出七大暢想:一是經濟更穩健。通過不斷發展新質生產力,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提升,中國多數行業科研制造能力有望達世界一流水平。二是民主實踐更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更為健全,人民民主參與機制更加完善,基層數據在治國理政中發揮更大作用。三是文化更出圈。文旅產業持續火爆,中國人民文化自信進一步增強。四是生活更舒適。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持續提高,分配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健康中國”建設不斷提升人均預期壽命。五是環境更綠色。通過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碳達峰”目標有望提前實現,并助力城市轉型成為“綠色城市”。六是國家更安全。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人數及數量進一步增加,為人類文明的長久安全與進步作出更大貢獻。七是步伐更堅定。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與黨的自我革新相輔相成,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從藍圖走向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再向前進一大步。
本次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俄羅斯自由經濟協會、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地緣政治經濟研究小組、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合作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