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首頁

        頭條新聞

        ESG數據要素賦能新質生產力

         日期:2025-08-18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曾曉亮 辛瑩瑩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背景下,ESG(環境、社會、治理)數據要素正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引擎。本文基于資源配置視角,系統剖析ESG數據要素在多元金融市場中的作用機制,揭示其通過優化資源配置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內在邏輯,并結合深圳先行示范經驗,提出從政府監管、市場規范、企業實踐多維度構建ESG數據要素生態體系的具體路徑,為深圳打造全球可持續金融中心、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理論支撐與實踐指引。

          ESG數據要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數字基石”

          新質生產力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強調綠色發展與智能化轉型,其培育離不開高效的資源配置機制。ESG數據要素作為連接企業可持續發展實踐與金融市場資源分配的關鍵紐帶,正在重塑傳統經濟增長模式。

          當前,我國ESG數據要素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但標準化程度不足、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突出。從數據來源看,國內華證ESG、商道融綠等機構與國際MSCI、FTSE等評級體系并存,由于方法論差異(如權重設置、議題選擇),同一企業的ESG評級結果可能存在顯著分歧。例如,某新能源企業在環境維度得分上,國內機構側重碳排放強度,國際機構更關注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導致評級差異達20%以上。這種分歧不僅增加了企業信息披露成本,也給金融機構投資決策帶來困擾。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在ESG數據應用方面展現出鮮明特色。一方面,深交所積極推動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實踐,截至2024年,轄區內A股公司ESG報告披露率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深圳本土機構如國證ESG構建了適配中國企業的評價體系,將“雙碳”目標、供應鏈責任等特色指標納入考量,為數據要素本地化應用提供范本。新興企業已率先行動,如2023年上市的光大同創,在拓展海外市場初期便投入資源建設ESG體系,其評級提升不僅贏得客戶認可,更將ESG納入長期戰略,成為實踐先鋒。但與此同時,深圳企業仍面臨數據孤島問題,比如上下游ESG數據共享存在技術壁壘與信任障礙。

          ESG數據要素的獨特價值在于突破傳統財務數據的局限,為市場提供企業長期價值與風險的“全景畫像”。高ESG評級企業在盈利波動中展現出更強韌性,這種“緩沖效應”源于ESG數據所反映的企業治理水平與利益相關方關系管理能力,正是新質生產力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特質。

          資源配置重構:ESG數據要素的“市場樞紐”作用

          金融市場是ESG數據要素發揮資源配置功能的核心場域。在信貸、股權、基金等多元市場中,ESG數據通過信號傳遞、風險定價等機制,引導資本流向綠色創新領域,為新質生產力培育注入“金融活水”。

          信貸市場中,ESG數據正成為銀行風險評估的重要依據。將企業環境合規數據納入信貸模型后,可以降低綠色信貸不良率,也有助于提升貸款審批效率。特別在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中,ESG數據幫助銀行識別出一批“隱形冠軍”。

          股權市場上,ESG數據要素的價值發現功能日益凸顯。ESG評級機構對企業的覆蓋,可以降低分析師盈利預測誤差,這源于ESG數據緩解了信息不對稱。深圳創業板企業通過披露綠色生產、員工健康管理等非財務信息,有助于更好地吸引機構投資者,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了穩定的股權基礎。

          基金市場呈現出“ESG投資溢價”現象。越來越多的基金將ESG要素納入投資決策中,利用ESG要素也能夠幫助基金獲得超額收益,究其原因,配置高ESG評級資產的基金,在市場波動期展現出更強抗跌性。

          政府資金配置中,ESG數據成為政策精準滴灌的“導航系統”。政府在創新補貼、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等方面可以參考企業ESG表現作為決策依據,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驗證”的模式,起到放大政府資金的杠桿效應,避免了資源錯配。

          從資源配置到生產力躍升:ESG數據要素的“傳導密碼”

          ESG數據要素借助優化資源配置,最終作用于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載體——綠色技術創新與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形成“數據-資本-創新”的正向循環。

          在綠色技術創新層面,ESG數據要素通過緩解融資約束、明確創新方向發揮催化作用。即ESG數據要素與資源配置的交互作用,能夠促進企業綠色專利產出。尤其在重點發展的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ESG信息披露質量與企業研發強度存在明顯關聯,體現出數據透明度對創新的關鍵影響。同時ESG數據驅動下的資源效率改善,可以推動的管理優化與供應鏈協同,有助于有效提升企業的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值得注意的是,ESG數據要素的作用效果可能會因企業特質而有所不同。對于研發密集型企業,ESG數據主要通過股權融資渠道促進創新;而對于資本密集型企業,則更多依靠信貸市場產生傳導效應。

          生態體系構建:深圳優化ESG數據要素功能的路徑創新

          充分釋放ESG數據要素潛能,需要政府、市場、企業協同發力,構建標準化、高質量、強應用的生態體系。深圳可依托先行示范優勢,可以從四方面突破:

          一是建立分級分類的標準體系。借鑒國證ESG的“核心+特色”指標框架,在環境維度增加“碳足跡追溯”指標,社會維度強化“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評估,治理維度突出“科技倫理治理”要求,形成適配深圳產業集群的ESG數據標準。同時,建立“基礎披露+行業補充”的分級制度,對金融業、制造業等不同行業設置差異化指標,降低中小企業合規成本。

          二是打造互聯互通的數據平臺。整合深交所信息披露系統、深圳碳排放交易所數據中心等現有平臺,構建“深圳ESG數據樞紐”,推動企業、監管機構、評級機構數據互聯。引入區塊鏈技術實現數據溯源,建立“數據貢獻-信用積分”機制,激勵企業共享供應鏈ESG數據。試點階段可優先在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全鏈條數據貫通。

          三是創新市場化應用機制。支持金融機構開發基于ESG數據的信貸審批模型、投資決策工具,對采用ESG數據進行風險定價的金融產品給予稅收優惠。推廣“ESG數據質押+知識產權質押”組合融資模式,培育本土ESG評級機構,對達到國際資質的機構給予一次性獎勵。

          四是強化全鏈條監管與治理。建立“監管沙盒”機制,對ESG數據服務、評級等創新業務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完善ESG數據鑒證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聘請第三方機構對關鍵數據進行審計,逐步實現鑒證覆蓋率達到100%。借鑒深圳證券監管跨境合作經驗,與香港共建ESG數據互認機制,助力企業跨境融資。

          ESG數據要素正成為深圳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通過構建標準化、市場化、國際化的ESG數據生態體系,深圳既能破解資源配置效率瓶頸,又能為企業創新注入可持續基因。未來,隨著數據要素市場的成熟,ESG數據將不僅是企業的“責任標簽”,更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躍升的“數字燃料”,為深圳建設全球創新之都與可持續金融中心提供堅實支撐。[本文系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資源配置觀視角下ESG數據要素對新質生產力的影響研究》(SZ2024A003)階段性成果]

          (作者分別為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教授)